1995年 摩洛哥 Morocco馬拉喀什 Marrakech 之旅 ( 下 )
第二天早上, 全團兩人一組. 坐馬車漫遊. 出城沒幾步路. 但見景色荒涼.
小丘上有幢體面大宅. 不記得是啥建築. 只覺得它好酷. 孤立於黃土坡上.
路邊牧羊人. 趕著近百頭羊隻. 冬季裡沒啥綠草. 人與羊都顯得懶洋洋.
1995年 摩洛哥 Morocco馬拉喀什 Marrakech 之旅 ( 下 )
第二天早上, 全團兩人一組. 坐馬車漫遊. 出城沒幾步路. 但見景色荒涼.
小丘上有幢體面大宅. 不記得是啥建築. 只覺得它好酷. 孤立於黃土坡上.
路邊牧羊人. 趕著近百頭羊隻. 冬季裡沒啥綠草. 人與羊都顯得懶洋洋.
1995年 摩洛哥 Morocco 馬拉喀什 Marrakech 之旅 ( 上 )
今年9月8日摩洛哥發生百年最強地震, 震央距離大城馬拉喀什(Marrakech)
約 80公里. 地震規模約達芮氏規模6.8 . 死亡人數約 3000人. 受傷也近3000.
因為荷蘭有300 至 400萬摩洛哥裔居民. 所以連日新聞與捐款捐物資報導不斷.
幾位此地摩洛哥朋友, 勤勉認真. 個性強韌. 他們都在幫助家鄉盡早恢復秩序.
1995年聖誕節假期, 曾有兩周摩洛哥遊. 在四大古都 馬拉喀什雖只停留兩日.
榛果hazelnut 春夏秋冬的一生
上一篇裡,逛逛田間與樹林. 順便摘點榛果hazelnut. 剝去硬殼烘烤當零食吃.
幾位格友問起這台灣不常種植的榛果. 因此讓我來談談此地榛果的春夏秋冬.
野生榛果樹多長在林間小路邊. 秋季成熟後, 果實脫落. 也就附近再播種.
農家偶爾種幾棵. 果殼太硬難剝. 懶得吃它. 多為招徠松鼠等小動物逗熱鬧.
只有我們退休老人家, 健行時背包裏總有幾個塑膠袋. 走走摘摘. 其樂無窮.
摘榛果 hazelnut 找河狸 Beaver 去
老農家夏季果樹只剩下李子Plum 與覆盆子 raspberry. 兩棵榛果hazelnut
也接近尾聲. 再接著上場的是, 一兩個月後, 秋季梨子, 蘋果, 栗子及 核桃.
午餐後我們逛到附近樹林. 去摘野生榛果. 那裏每年總是果實超多又大顆.
首先經過大片才開花的四季豆. 多虧整票波蘭外勞們, 每年來此工作半年.
他們完成不少農作物的採收. 有粗工有細活. 可說是和此地農人合作雙贏.
這幾個月都在忙著這些小事
今天回來部落格瞧瞧. 撥開蜘蛛網, 到處巡視一番. 居然已三個月沒照顧它.
半年前回台灣一趟, 好多同學打四大洲陸續回來. 3 年多沒見面. 可以想見
退休歐巴桑們藉著無數同學會, 聚餐聊天. 像是要補足新冠疫情切斷的空白.
接著磨拳擦掌, 開始個新差事 : 帶著晚輩補習英語. 起先自以為完全沒問題.
結果是高估了自家的腦力與體力. 到頭來做得氣喘吁吁. 成績實在有待加強.
檢討後了解明年該如何調整步調. 聽說政府宣佈2030年我們將成為雙語國家.
這是個好主意 : 賭場型日照中心
最近看到則令人會心一笑的新聞 : 「賭場型日照中心」 老人介護新未來?
這個在日本全國已有23間老人日照中心機構, 直接大列列的叫 LAS VEGAS .
他們的理念是 : 透過博弈遊戲的方式, 讓高齡者可以活化腦力, 增進與他人的
互動溝通. 也能藉由遊戲的成就感來增進正面情緒. 這聽起來完全是言之有理
在想像中老人院裡會有的棋類遊戲, 解謎遊戲, 閱讀, 手工藝, 唱歌, 運動等等.
加上點LAS VEGAS 氣氛. 應該是很棒的吧. 據報載, 當地去過的老人家都說 :
「在家裡也就只是看電視一整天,還是來這邊比較快樂!」
買書與道德綁架
您有沒有過這樣經驗 : 到誠品看書. 環境舒適高雅. 悠哉自在的到處翻翻.
抄下決定購買書單. 回家後先上“ 讀冊生活 “ 網站. 希望找到便宜版本.
下一步才上 “ 博客來 “ 去比價. 全部情況下, 比實體書店有較好的折扣.
如此行之有年. 從沒覺得有甚麼不妥. 直到最近看到個報導關於書價問題.
出版商開始呼救. 如果書店繼續要求這樣折扣的話, 他們快生存不下去了.
有些書店建議應該停止打折競銷策略. 也有些書店持不同看法. 問題複雜.
暑假兼差教英語記
熱心有餘, 思考不足的, 我接下個暑假的活 : 給十歲小朋友, 補習英語八周.
非常興奮地去找材料. 才發現這八周怎麼排課. 沒教過小孩子的我沒啥頭緒.
於是請ChatGPT 幫個忙.“ 請幫我設計暑假的英語訓練計畫. 給母語是中文.
英語程度則是初學的十歲小朋友. 課程內容請以周為單位. “
以下是他花一分鐘, 給出的建議. 看起來稍微太硬了點. 但我可以稍加剪裁
看情況隨時調整. 您如果也有小朋友跟您一起渡暑假. 邀您也來練練英語.
原來東, 西方 老歐巴桑都是一樣的
幾個月前, 兩位歐巴桑姊妹老友, 覺得已老到幾乎無力打理各自的居家生活
結伴造訪挑選可搬入的老人公寓. 我正想了解此地這類公寓生活環境與花費.
於是答應載她們. 跟著去湊熱鬧. 一切進行很順利. 公寓地點生活機能俱佳.
等到進一步選擇房間時, 兩姊妹和房東起了點衝突. 仔細聽著我險些笑出來.
原來房東強烈建議她們分房居住. 兩姊妹各自老伴去世. 子女全都成年獨立.
對外人和氣的爸爸 為甚麼對家人這麼兇悍 ?
到我們這年齡有個好處是, 凡事多已雲淡風輕. 即使回憶仍然很痛苦.
也能冷靜談談. 找到情緒最終出口. 因為一切已過去. 生命不能重來.
讀書和上網找答案. 既不花錢. 又不涉及隱私. 是個自我療傷好辦法.
上一代父母多半不善於表達關懷與愛. 他們照父母傳承手法管教子女.
我們老想不通, 為甚麼對外人溫文爾雅的爸爸, 對我們總是那麼兇悍.
有幾個理由, 造就這種傳統倫理育兒法則. 成為被接受的文化. 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