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米比亞20天遊–5 令人困惑的德裔大城 Swakopmund
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位於耐米比亞西海岸. 是重要海港城市.
為19世紀末德國殖民政府所建. 德裔白人聚集市區. 掌握經濟大權.
20世紀初南非接管耐國, 黑白分離仍舊明顯. 1990耐米比亞獨立後,
佔90 %人口原住民取回政權. 歐裔白人退居幕後. 政府制度與建設
多循既有狀態. 只是商業仍有高比例由歐裔人士運作. 此城尤其如此.
耐米比亞20天遊–5 令人困惑的德裔大城 Swakopmund
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位於耐米比亞西海岸. 是重要海港城市.
為19世紀末德國殖民政府所建. 德裔白人聚集市區. 掌握經濟大權.
20世紀初南非接管耐國, 黑白分離仍舊明顯. 1990耐米比亞獨立後,
佔90 %人口原住民取回政權. 歐裔白人退居幕後. 政府制度與建設
多循既有狀態. 只是商業仍有高比例由歐裔人士運作. 此城尤其如此.
耐米比亞20天遊–4 沙漠裡精彩的 Bushman's 渡假營地
經過數小時沙漠巴士行, 抵達小鎮Solitaire. 到超市裡購買中餐及水果飲料.
聽說下個渡假村四周沒鄰居沒商店. 要準備些零食. 隔座大媽買了兩瓶白酒.
果然老遠看去整個渡假村Bushman's Desert Camp 坐落在光禿禿沙漠谷底.
車開進村口, 首先看到的是辦公室, 餐廳廚房, 主人和雇員的住家. 及果菜園.
幾棵箭袋樹後方是塊露營地, 和盥洗處. 一個動物飲水槽. 旁邊立著個照明燈.
耐米比亞20天遊–3 Namib-Naukluft NP 紅色沙丘 死亡谷 與峽谷
耐米比 - 諾克盧福國家公園(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位於耐國西南部.
面積近5萬平方公里. 哇列 比台灣還大. 真誇張 很難想像. 設立於20 世紀初
德國殖民時期. 其後掌權的南非, 與獨立後耐米比亞政府. 原則上延續此規劃.
我們跟著大部份旅人的腳步. 只走訪最著名的三景點 紅色沙丘,死亡谷,與峽谷.
為保護此古老漂亮的巨大沙漠. 公園大門有嚴格的進出管制. 我們頭一天住進
耐米比亞20天遊–2 Kalahari 城市化的布希曼人
從南非經過兩小時飛行. 到達耐米比亞首都 溫荷克Windhoek. 機場不大.
卻寬闊到看不到地平線那端. 湛藍天空下, 堆滿厚重的白雲.令人神清氣爽.
下機後, 得步行到入境大廳. 海關排隊安排尚可改善. 過關手續倒是順利.
出機場, 上巴士, 我們直奔打尖處Kalahari. 布希曼人Bushmen部落城市.
1980年那部可愛的搞笑電影《上帝也瘋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
耐米比亞 Namibia 20天遊 – 1 準備篇
耐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 從北至南和安哥拉, 尚比亞, 辛巴威, 波札那,
南非等五國接壤. 面積約台灣23倍大. 人口約台灣的9%. 真是地廣人稀.
氣候與溫度 :
乾季(5月至10月):天氣乾燥. 氣候涼爽. 植被較少. 野生動物易於觀察.
它們通常會聚集在水源附近. 夜間可能降溫至10度. 需要帶上保暖衣物.
白天溫度上看 30 度. 因為乾燥不覺得太熱. 倒是防曬乳液每天都必擦.
2024年 大山雀Great tit 來訪紀錄
四月初兩隻大山雀Great tit來到廚房門外掛著的鳥巢探路.用嘴敲打檢查.
動作像啄木鳥. 確認鳥房牢靠後才進住. 前幾天兩隻親鳥連續進出餵食.
這表示小鳥已孵出. 於是架上相機做點紀錄. 可惜鏡頭位置稍遠又太低.
親鳥交替抓回小蟲雖然精彩. 沒拍到它們從鳥巢洞口進出. 感覺還是不夠.
索性把鏡頭拉近鳥巢洞口. 親鳥們忙著找蟲兒餵食. 對門前鏡頭視而不見.
餐桌外交利器 – 梅干扣肉
每年夏季到農莊, 總能陸續帶回各種時令水果與蔬菜. 幫忙農活之外,
帶上兩三道菜聊表心意. 賓主盡歡美事一樁. 主食多是炒飯或馬鈴薯.
本地人不太講究吃的文化. 退休後才看食譜的我, 三兩下就贏得稱讚.
受鼓勵之下, 益發努力展開餐桌外交. 了解他們對食物極少冒險精神.
幾年下來漸次加重口味. 從類似中餐, 印尼餐, 蘇利南餐的混血餐盤,
到如今全是普通的家常中餐. 材料所限難免打些折扣. 還算及格啦.
到農莊看看 今夏有啥水果吃
天氣轉暖, 老農前院果園裡生氣盎然. 看看有啥可幫忙的. 夏天拿水果
才能心安理得. 首先是兩棵櫻桃 Cherry. 一棵花開正茂. 另一棵已結果.
地上長滿漂亮黃花的 西洋蒲公英 common dandelion. 翻土後就是肥料
一排蘋果花白中帶淡紅. 具觀賞價值. 梨子花也開了. 它們秋季才結果.
地震過後 有老朋友真好 !
四月三日早上, 新聞報導台灣發生7.2 級強震. 趕緊電話詢問家人安危.
欣聞一切安好. 才放下心來點看社群媒體. 朋友們都在互報平安及問候.
真是萬幸. 大家都安好. 瀏覽新聞逐漸知道事情很大條. 共有17人喪命.
房屋倒塌. 山路被隔. 花蓮漂亮的蘇花公路段和砂卡礑步道被嚴重破壞.
晚間荷蘭新聞報導. 畫面很震撼. 第二天新聞連續報導. 更多新聞之外,
他們稱讚整體救災活動迅速有效. 人民冷靜理智有紀律. 聽來令人驕傲.
荷蘭趣聞分享 – 行人與腳踏車 請走路的右半邊
前些時候看到一則令人噴飯的小小趣聞. 荷蘭北部省份 格羅寧根groningen,
有位農人與 格羅寧根景觀基金會 Stichting Het Groninger landschap 槓上了.
如上圖, 左邊有間農舍的大片田地屬於這位性格的農人. 小路右邊空地屬於
“ 格羅寧根景觀基金會 “ 所有. 荷蘭12 個省各有一個不營利的景觀基金會.
他們的職責如景觀基金會網路上首頁說的 : 保護景觀就是我們的工作與承諾.
例如 特殊生態, 人文, 紀念性建築, 圩田, 鹽沼, 森林, 水域, 植物, 動物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