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瓦 ( 6 ) Butuceni 與Trebujeni 兩個漂亮的考古村落
參觀洞穴修道院時, 我們住宿在山脊下. 古老純樸村落 Butuceni.
其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 今天雖不是富有地方. 文化底蘊卻很深厚.
小村莊以務農為主. 觀光業為副. 家家門內外都有簡單花卉與葡萄藤.
好些房舍外牆畫上頗具童趣的畫. 筆調簡單. 用色活潑. 耐看有特色.
木質大門和鐵鎖頭, 看似特別打造. 背後山脊就是 Orheiul Vechi教堂.
村裡這間紀念品與畫作小店. 老闆有空才開門. 門上自畫像傳神又性格.
唯一的雜貨鋪以飲料, 啤酒, 薯片等為主. 按鈴後, 老闆娘才由隔壁過來.
每隔幾戶公地上, 立著一口水井. 水質清涼乾淨. 全部都還在使用中.
村裡有個小型博物館. 以前的住家大門矮小. 為了盡量將暖氣留在屋裡.
每家都有釀酒設備與酒窖洞穴. 地陪說 到現在仍是如此. 釀酒是傳統.
黃昏時刻, 農忙後, 媽媽帶著孩子們坐馬車回家. 小馬旁邊跑著實習中.
這條街上有座圍牆裡有大院子. 和兩層樓的大房子. 被德國大學買下.
考古相關科系師生住裡面. 學生們自己搭伙. 老師們常在餐廳碰到.
這裡的主食叫mamaliga. 用玉米粒, 加水, 鹽, 奶油, 做成玉米濃粥.
多加點水. 變成有點像我們的玉米粥. 少點水加麵粉. 可蒸成玉米饅頭.
用些不同的香料. 可以配出不同的mamaliga. 玉米是家家必種的穀類.
小街上, 看到這位先生手推奇怪圓筒. 湊前看, 原來是絞葡萄汁的器具.
田間空地. 堆著不少木頭. 許多已雕刻作品歷經風吹雨打. 仍然生動.
除了有洞穴修道院等景點之外, 鄰村有大片考古園區. 常年有外來客.
這有兩個不錯的旅館. 多使用在地石頭木材等建材. 建築裝潢皆雅致.
房間內部寬敞. 角落有個老式壁爐. 地毯. 椅墊皆透著古老奧圖曼風.
天氣已有寒意. 我們團裡只有一對 80歲老夫婦下去游泳. 令人佩服 !
餐廳只有一家. 窗外種些草本花卉. 和鮮紅色小番茄. 實用又美觀.
餐廳走道上, 點綴著紅色乾辣椒. 橘紅玉米包. 和幾幅待售小油畫.
餐廳一角烤比薩爐, 今晚沒生火. 農村風餐廳常客滿. 拍照得提早來.
號稱是自家釀造葡萄酒. 價廉物美. 大家馬上愛上白酒. 紅酒略遜一籌.
菜類多半烤過, 澆上醬汁. 肉末餃子灑起士粉. 燉羊肉塊. 白醬生菜絲.
兩大杓玉米粥mamaliga. 這就是典型摩爾多瓦餐. 和羅馬尼亞餐 極相似.
那天健行途中, 在這個花園餐廳用午餐. 蘋果與梨飄果香. 玫瑰尤其怒放.
室外涼亭餐桌簡單愜意. 老闆娘蒸個家庭版 mamaliga. 用棉線切片分食.
她用了不少香料和牛油. 比昨晚的更好吃. 自家酒類俗又大碗. 賺到了.
到村裡最高的建築, 東正教教堂看看. 可惜大門深鎖. 外表也欠整理.
突然聞到強烈酒香. 但見隔幾家牆角下, 有人用大鐵桶, 水管, 和水桶,
正在蒸餾酒類. 地上一大堆葡萄渣. 自釀白蘭地呢. 這個少見. 有意思.
正拍照著, 兩兄弟帶著杯子跑出來. 每人賞一點. 語言不通卻能喝起來.
走在沒啥車子的馬路上, 迎面過來兩隻鵝. 居然只是停下. 卻無意跑開.
相持好幾分鐘. 我們快笑岔氣了. 只好投降. 繞過它們前進. 它們繼續走.
很少見的, 前方連續過來兩台車. 轉頭看那兩隻鵝, 正在霸氣橫過馬路.
反而是車輛慢行. 向左向右, 讓不知道車子的厲害. 有優先權的鵝先過.
這是個可愛純樸. 物價仍低的好地方. 即使不為考古, 來純度假也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