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 4X6.JPG

 

    

坦尚尼亞 - 5 很有特色的馬賽人與村落

 

國家公園有兩種, 一種只住動物. 另一種是允許馬賽人住在其中的保護區.

馬賽人很剽悍. 堅持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文化. 據說英國人殖民此地時,

他們是唯一不受管轄的半遊牧民族. 今天他們的特色是吸引觀光客的亮點.

 

我們參觀的村莊, 村民近百人. 住著千百年來不變的, 原始簡陋房舍.

村子圓形外牆是以刺槐樹枝摞起. 大門雖簡陋. 尚可防止大型動物闖入. 

 

600X400.jpg

  

 我們才下車, 一隊服飾鮮豔的馬賽男女已跑出來. 唱唱走走. 這是迎賓歌舞.

男子手上都帶著一根木棍.   據說這木棍一輩子不離身.   即使睡覺時也是.

女士們誇張的頭飾, 耳環, 與頸飾. 很有特色. 都是自己或母親幫忙編的.

 

P 3  4X6.JPG

   

這樣分辨男女就沒錯了. 因為村裡不論男女, 都是瘦高苗條挺拔的身材.

從小全都打了耳洞. 戴上厚重的金屬飾物. 成年人的耳垂幾乎和耳朵等長.

衣服顏色與式樣沒啥兩樣. 又都剃光頭或小平頭. 僅憑臉龐實難分出男女.

 

P 4 4X6.JPG

  

歌舞後我們進入村子. 四周環繞著同款的樹枝敷泥小屋. 中間有個小廣場.

正中的枯樹裝飾很漂亮. 勇士們開始跳馬賽特有的節慶舞. 輪流立定跳躍.

 

P 5 4X6.JPG

  

穿戴整齊的村長緩步巡視. 隱約可見其威嚴. 在村裡他可是有絕對權力的.

 

P 6 4X6.JPG

 

 屋內很窄小. 我們分組進入不同的屋裡看看. 這些樹枝, 藤條綁起的屋子,

外面敷上泥水加乾草, 混上牛, 羊的糞便. 比我們古代的土角厝簡單多多.

房屋每年要在大雨季 - 四月之前拆掉重蓋.   原地蓋或遷村皆視水草而定.

 

P 7 4X6.JPG

  

圍牆外的小屋是幼稚園. 此地畢業後, 有能力的孩子就去城裡住校讀書.

地陪說, 不論是為馬賽人前途著想. 或是為坦尚尼亞觀光業計算. 總之,

這幾年政府花了些精力和金錢.   鼓勵馬賽孩子們上中小學. 這是件好事.

 

P 8 4X6.JPG   

  

十多歲的孩子經過割禮後, 穿上黑衣. 臉上塗著長輩所賜的白色護身圖騰.

數人一組, 離開村子. 到野外經歷求生的歷練. 存活下來的就是男人.

 

 P 9 4X6.JPG

  

 許多馬賽人離開保護區進入村莊或街上生活. 服飾與木棍卻沒變. 很有意思.

 

P10 4X6.JPG   

 

也有些馬賽人離開凶猛動物出沒區.   數個家庭集聚. 到保護區外面建村.

圓形茅草屋頂土牆屋. 旁邊有個刺槐枝圈起的牛羊欄柵. 這是摩登馬賽村.

 

P11 4X6.JPG

  

  加油休息時, 我們看到有些孩子手持木棍. 可她們穿著裙子. 是女孩子吧.

地陪說, 男女學童大家每天輪流帶支木棍到校. 這是煮中餐要用的材薪.

看看馬賽人的原始生活. 也見到部份融入社會的身影. 有趣的社會課程! 

 

P 12  4X6.JPG

arrow
arrow

    老巫婆荷蘭雜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