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12 第二聖城 麥地那 ( Medina )
往麥地那路上, 經過漢志鐵路(Hejaz railway )一處昔日加水站與哨站.
漢志鐵路是20世紀初, 土耳其鄂圖曼帝國蘇丹委託德國設計興建的鐵路.
原意為便利回教徒由大馬士革到麥加朝聖而建. 但阿拉伯半島部落諸侯
認為是鄂圖曼帝國有經濟軍事企圖. 不但不領情, 還請英國幫助破壞鐵路.
接下來故事看電影"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即可知一二.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這段鐵路停駛. 僅剩部份遺物做紀念和觀光用途.
這個車站只剩下建築空殼. 火車稍有照原物修復. 走入車廂就想到電影.
進入第二聖城麥地那, 行程很特別. 參觀8 座非信徒不可入內的清真寺.
這天所有團員被要求衣著要樸素保守.女士們必須包頭巾. 頭髮不可外漏.
剛開進城中心, 整片高級旅館. 街道乾淨整齊. 下了巴士緊跟地陪往前走.
奇妙的場景是, 四面八方每一街道, 所有人都安靜快步往同一方向疾行.
目的地先知寺 Prophet's Mosque. 世界第二大清真寺.可容100萬人禮拜.
行到此處, 禁止使用相機. 只能用手機拍照. 別忘了帶上充滿電的手機.
清真寺高大圍牆有數處出入口. 大量信徒同時井然有序快速走向禮拜處.
叫拜塔擴音機響起. 絕大多數信徒已進入寺內. 我們才能靠近大門拍照.
現在是冬季, 今天不太熱. 寺內廣場250支巨型遮陽傘, 只有半數張開.
這群女士們席地而坐. 虔誠態度令人動容. 這是今天五次禮拜中的一次.
沒有特定講道或其他活動. 老遠從任何角落過來. 只為在先知寺做禮拜.
大約15分鐘後禮拜完成, 人們再次安靜快速離去. 廣場後端綠色穹頂下,
是先知穆罕默德安葬處. 也是城裡最神聖的地方. 信徒以靠近此處為榮.
先知寺附近有些古老小型清真寺, 都立有說明資訊. 對教徒意義比較大.
先知寺附近不可使用相機, 走兩條街後, 地陪說現在起可以拿出相機囉.
離開麥地那第一大先知寺, 往第二大庫巴清真寺( Quba Mosque)出發.
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後, 與當地人士有些紛爭. 於是帶領信眾
輾轉來到麥地那建立第一座簡單清真寺. 目前看到的是20 世紀擴大改建.
加蓋的有辦公室, 圖書館, 商店等等. 襯上褐色山壁, 白色建築群壯觀漂亮.
地陪帶我們走上右邊小丘上. 從那裏才能看到整座清真寺及周邊附屬建築.
主建築很樸素. 我們不能進去. 因此在對面老遠拍照. 聽地陪講宗教故事.
大門對面有塊圍起來的地方. 那是為紀念保護先知穆罕默德而犧牲的烈士.
庫巴清真寺附近, 另有一舊一新小型清真寺. 人多又趕時間, 沒留下啥筆記.
雖然拍下了建築前的解說板, 回來按名字找資料. 仍困難重重. 真難為情.
這一段準備資料不夠. 麥地那清真寺出乎意料外的多.出發前應該多讀書的.
下一站短暫停留, 雙朝向清真寺(Mosque of the Two Qiblas ).正式名稱
Masjid al-Qiblatayn. 據考證7世紀先知穆罕默德在這裡將原先禮拜方向
從耶路撒冷改為麥加. 而且從此所有清真寺都改變禮拜方向. 意義重大.
黃昏時分到達城裡第三大清真寺. 到達時正值禮拜時段. 我們只能遠觀.
沿途沒拍到寺名標誌. 怕植錯不敬, 先不記了. 有朋友知道的敬請指教.
清真寺外牆邊站滿一群男士在禮拜. 白圍籬內滿滿女士與小孩在禮拜中.
禮拜後人群散開, 三三兩兩戶外聊天. 或是帶著孩子們到後面餐飲區.
咖啡座裡熱鬧溫馨畫面. 這和白天高溫烈日下空空蕩蕩的街景很不同.
商店區逛一圈, 也到了上車時間. 晚間的清真寺燈火明亮. 很是好看.
做完禮拜的人們, 漫步廣場. 草地上聊天喝飲料. 晚間溫度適中真愜意.
今晚在本地家庭型餐廳用自助餐. 庭院很大. 餐桌放戶外. 擺飾講究.
餐後咖啡甜點聊天進客廳裡享用. 女主人英語流利. 熱心與我們聊天.
他們好多的家人留在美加. 男主人略顯矜持. 只跟著少數男士們說話.
看看這家庭佈置與羊肉為主餐點. 讓我也感受到沙烏地家庭式的風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