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寫遊記–亞美尼亞 Armenia 2012 ( 四 ) 格加爾德修道院UNESCO
首都東南 35公里處, 格加爾德修道院 Geghard Monastery. 始建於4世紀.
最初只是數位修士在此鑿山洞. 閉門苦修之處. 後來多人加入. 略具規模.
第9, 10世紀被阿拉伯人摧毀並奪取文物. 直至13 世紀. 才被基督教光復.
打造主教堂建築. 其內部可通到數間山洞小教堂. 主教堂大部分保持完好.
尤其是大門. 當年裝飾, 雕刻都可辨識. 沒讓歲月或戰火破壞. 實屬幸運.
大門正上方獅與牛搏鬥. 是說當政者抵禦異教徒故事. 可惜細節已忘掉大半.
右邊牆上雕刻亞美尼亞十字架. 下方巧妙鑲入日晷. 小巧實用. 據說是原物.
門楣上經文及鴿子仍然可辨識. 下方樹枝分岔. 各連結著兩排石榴與葡萄.
教堂內牆面厚實. 窗口自然採光. 略嫌陰暗. 主神龕處燈光燭光. 莊嚴溫暖.
自古此教堂即是亞美尼亞人, 朝聖崇拜目的地. 盛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前.
被刺殺的長矛. 被取出藏匿在此教堂. 目前此聖物供奉在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
為紀念這段歷史. 教堂中有說明文字. 木櫃和複製木質的長矛. 讓教友們憑弔.
參觀數間相連接大小教堂後, 忽聞美妙詩歌聲. 導遊示意安靜. 進入小教堂.
兩男三女無伴奏詩歌班. 正為上批旅客歌唱. 類玄關的建築. 光線由天而降
環境氣氛影響. 加上職業級的演出. 再看到一旁訪客泫然欲泣. 讓人肅然起敬.
導遊說, 這種古式教堂裡無伴奏歌聲是現今 " 阿卡貝拉 a cappella“ 的濫觴.
聽過悲戚歌聲, 繼續參觀幾間年代久遠, 沒使用的洞穴小教堂. 聽導遊講故事.
例如這間關於兩隻獅子, 老鷹, 羔羊歷史緣由. 細節沒記下來. 當藝術欣賞囉.
走出大教堂. 後方山坡上, 另有一排樓梯進出的山洞修道處. 苦修毅力驚人 !
此偏遠教堂區已不做例行禮拜. 少數修士在此為朝聖旅客服務. 新式住宿區.
做為旅客的打尖處. 除朝聖外, 此處世界遺產UNESCO , 也成為熱門旅遊區.
參觀完畢上車前, 聽到類似嗩吶三人演奏. 導遊放些小費讓我們駐足欣賞.
有位小販頭頂本地女孩戴的花環. 婦女則賣大餅麵包. 和乾果核桃串.
非常濃厚的本地色彩. 嘰嘰喳喳的女孩們, 買了花環戴上. 美麗的畫面.
回旅館的路上, 經過玄武岩山壁. 名叫石頭交響曲 symphony of stones.
從山壁一路延伸到河邊. 整片玄武岩隨興排列. 讓人回憶澎湖快樂時光.
小鎮上家家有個大菜園. 雞, 鴨, 鵝隨意閒逛. 沿路都是核桃櫻桃果樹.
唯一的小雜貨舖. 漆上驢驢的粉紅 . 小朋友賣果子. 都顯得樸拙又可愛.
行程中大街小鎮裡. 看到人們平和友善. 對宗教虔誠. 值得尊敬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