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 ( 9 ) 西部天主教城市 格羅德諾 Grodno
這趟旅遊最後一站是, 與波蘭, 立陶宛三國交界的天主教城市 格羅德諾.
Neman 河從東南跨過市區到西邊. 重要景點大約在市區中央. 沿河北岸.
開車進城, 跨河過橋後, 左邊山坡上, 白色圓形現代建築是多功能戲劇院.
右手邊山坡上. 有個教堂塔樓的紅白相間建築是 方濟各會修道院和教堂.
進城後馬路略向左彎. 就是城裡最大的 蘇維埃廣場Sovetskaya Square.
藍白色建築是 最大天主教堂. 耶穌會天主教會 The Jesuit Catholic Church.
從教堂內部聖壇與講台布置. 馬上可以看出 與白俄羅斯東正教堂大不同.
由於歷史的淵源, 本市在過去大多隸屬於天主教的波蘭. 所以天主教盛行.
廣場另一角. 花壇日晷後面, 好幾棟以前各商業總會會. 建築氣派有型.
蘇維埃廣場再往前伸延. 這是有許多餐廳及商店. 觀光客聚集的蘇維埃街.
蘇維埃廣場旁, 戲劇院後面, 沿河邊小坡地上. 有幾處觀光重點值得逛.
首先是新舊兩城堡. 中間以橋連接. 12至19世紀, 這裡曾經是統治者
波蘭國王. 王子, 與立陶宛大公的宮殿. 可惜後來落入德軍及蘇聯軍手中.
不但宮殿被毀. 甚至於被蘇聯改建成史大林風格. 現在做為地區博物館.
館中除了自古歷史文物. 動植礦物外, 太多關於戰爭的紀錄. 稍微傷感.
那天巧遇好幾對新人拍照. 帶來一些朝氣與輕鬆. 加大型禮車怪唬人的.
橋對面新城堡正在維修中. 站在兩城堡中間的立陶宛大公看著時光流逝.
這附近有座本市唯一僅存的, 偉大合聲猶太會堂Great Choral Synagogue.
自古格羅德諾就是貿易中心. 14世紀時, 大批猶太人聚集在此發展商業.
這座猶太會堂建於 16世紀中. 幾次火災後都被再次重建. 直到1941年,
納粹攻佔此城. 當時城裡約一半的人口是猶太人. 全被推入集中營喪生.
戰後僅剩約200人. 財源不足. 重建僅靠海外猶太人援助. 和訪客捐獻.
內部設備仍然簡陋. 四周牆面貼著此會堂相關歷史文宣. 災難的民族 !
參觀猶太會堂後, 往河邊小公園走. 到岸邊就是全白俄羅斯最老的教堂.
獻給兩聖人Boris, Gleb的Kalozha教堂. ( Kalozha Church Boris-Gleb Church)
建於12世紀中的東正教教堂. 19世紀中靠河邊這面牆, 因水災衝擊倒塌.
修復後以木材包磚牆. 變成今天這樣奇特外表. 也成了此教堂的特殊亮點.
磚面上鑲以紅, 藍, 綠色的切面粗寶石, 劃出十字架等各種裝飾. 耐看有趣.
教堂內裝飾很簡樸. 據說盡量依循原始設計. 當年這是舉行婚禮的禮拜處.
參觀過這一帶古城區, 新城景點散佈較廣. 會耗點腳力. 驅車逛逛也不錯.
在蘇維埃街盡頭, 有個所有城市都有的列寧廣場. 列寧雕像後面是市政府.
列寧廣場對面公園一角, 格羅德納木偶劇院 Grodna Regional Puppet Theatre.
劇院已運作250年. 目前仍是活耀的木偶與真人一起演出舞台. 真是了不起 !
市內公園整理得不錯. 公園盡頭是, 聖代禱大教堂Holy Intercession Cathedral.
柔和的白色粉色 聖代禱大教堂, 建築很俄羅斯. 這是本城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教堂前院的雕像, 面向對面房舍牆上宗教故事浮雕. 莊嚴與新潮完美的結合.
唯一位於城南, 跨過Neman河的景點是, 聖弗拉基米爾教會 - 學校.
St. Vladimir`s church – school. 19世紀時, Neman河上沒有跨河大橋.
於是建此教會與學校. 以利城南民眾上教堂禮拜. 與在地就學的機會.
此城消費低廉. 這份簡餐連啤酒約5歐元. 每天有三種肉類或素食選擇.
附近本地人 自帶伏特加. 邀你共飲. 喝剩的他乾杯掉. 熱情的人們 !
離開白俄羅斯時, 感覺很棒. 比事前書上或網路上看到的, 富裕很多.
也許政治與經濟的自由度. 有不同的軌道. 物價尚低. 值得現在去訪.
美中不足的是, 看到好多老年人出來做小買賣. 也許是退休金不夠用.
許多前蘇聯國家老人家有著類似的窘境. 他們退休金 “ 數字 ” 不高.
在以前物價低廉時代, 也許夠用. 但社會制度突然改成自由經濟模式.
物價上漲讓退休金的 “ 價值 “ 遠低於以往. 又苦於無再就業的機會.
年輕人比以往計畫經濟時代, 有更多機會. 更多收入. 無懼物價上漲.
改革是件好事. 但是顧慮到所有個體的配套設施或辦法. 也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