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 探戈的發源地 博卡區(La Boca) 布宜諾斯艾利斯
博卡區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東南部, 里亞丘埃羅河口(Rio Riachuelo).
19世紀大批歐洲人移民到此. 尤以義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來的人為最大宗.
水手和移民一上岸. 首先得有住屋, 餐廳, 市場, 於是形成小市集和社區.
當時物質條件不好. 房子用簡單便宜的鐵皮, 鋅版, 木條密集搭建. 小而擠.
因應越來越多的移民與水手.娛樂場所也更蓬勃多樣. 博卡區逐年熱鬧擴充.
非洲移民帶來鼓的韻律和狂野舞步. 阿根廷原住民再揉進一些本地土風舞.
熱那亞人把歐洲優美的情歌注入歌舞中. 德國移民帶來手風琴Bandoneon.
樂師們和水手, 在酒吧, 餐廳裡造就了一種新的民族大熔爐歌與舞 - 探戈.
這個本來是市井小民, 低層的娛樂. 幾經演變, 現在已是可登廳堂的表演.
一位有心, 有才華的畫家, 將此地矮小, 簡單的房屋外牆. 全漆上繽紛五彩.
並且把這個小社區取名為 “ 咖米尼多Caminito(美麗小巷)“. 很有遠見.
上圖為社區內第一眼看到的建築. 門楣上寫著Caminito. 顏色果然豪邁.
實在有點突兀. 他們把最值得驕傲的阿根廷籍教皇, 也請上樓閣做廣告.
下圖是三層樓鐵皮屋. 上色何止多彩. 簡直就是孩童式任性的天馬行空.
樓下院子正在施工中. 好吧畫幅馬戲團出遊. 這種漂亮遮板任誰都歡迎.
好多文創小舖. 手作家飾. 雕刻皮件. 金屬, 玻璃小品. 價美物更美.
用餐時間, 小餐廳更是一位難求. 戶外餐桌座椅. 幾乎把走道給淹沒了.
穿著彭巴牛仔燈籠褲的男舞者. 優美的和舞伴旋轉著. 一把吉他就能跳.
街上石子路. 走路已要注意. 兩位舞者卻能平穩揮灑. 觀光客現學現賣.
被導出最曼妙的姿勢. 來, 看這裡. 微笑. 遊人馬上留下美麗探戈身影.
酒醉飯飽. 逛過大半博卡區後, 在市郊看到阿根廷人守護神瑪利亞雕像.
暗黑外觀說明這聖母已立在此好多年了. 義大利移民搭船來此帶來聖母像.
安身立命後, 常立聖母像來呵護外出遊子. 背後多道光芒造型倒是很獨特.
我們這個長青旅行團, 沒能停留到據說越夜越美麗的博多. 這些留給年輕人.
回程車上看到港邊兩座鐵橋. 老橋建於1915年左右. 除役後, 訂為國家古蹟.
就在城區邊緣. 好大好醒目的博多青年足球場. 掛著國寶馬拉多納Maradona
幾位出身此俱樂部的足球名將大幅照片. 據說球賽時, 最好遠離. 球迷太激情了.
說到守護神, 除了全國人民的聖母之外. 水手們更有特定的阿根廷版馬祖婆.
在首都東北部新市鎮區. 河邊高大聳立的是這位看來溫暖的 - 水手守護神.
陸上交通發達後, 以往的河運已失去載貨功能. 老船穿上新衣. 變身餐廳.
過橋到郊區. 這頭的河邊飲料和速食攤車, 提供賞鳥和慢跑者低消費的樂趣.
回到鬧區, 去著名的老咖啡廳 Café Tortoni 嘗嘗鮮. 1858年由法國移民創立.
我們去的時候幾乎客滿. 高雅古典的木質牆面掛滿照片與小幅畫. 同色桌椅.
加上紅色皮質椅墊. 服務人員著筆直黑色西裝. 西歐風味帶點義式瀟灑舉止.
難怪旅遊書上說, 這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必遊之地. 人太多. 只能朝天花板拍拍.
有一天晚餐自理, 我們照著旅遊指南推薦, 去這家烤牛羊專賣店. 果然很對味.
只是店裡推銷的兩樣小前菜, 煎牛肉餃之類的. 不建議點它. 味不美又太油.
終於把這趟阿根廷, 智利遊記寫全了. 後天起出門遊玩兩周. 回來後再跟您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