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啤酒的修道院 ( S. Benedictus – Abdij )
修道院釀啤酒, 賣啤酒, 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然而在德, 比, 荷, 法, 這一帶好像是很常見的組合呢.
古代歐洲許多地方為政教合一. 除政治, 宗教之外,
教會也擔負起教育, 藝術, 醫療等民生相關責任.
很多資源, 學問, 常識, 因此被教會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曾有一說, 早先的酒與啤酒, 也被用來當藥的. 不知是否屬實. 沒去認真考証.
不過, 聽起來倒是有可能的.
由此觀來, 釀酒由修道院啟始, 似乎並不突兀吧.
前一陣子去造訪附近釀啤酒的修道院 S. Benedictus – Abdij . 它的小傳如下 :
1098 年, 教會由現今法國地區, 派出一位教士到此傳教.
1686 年, 教堂擴建. 並就地創建修道院. 培養本地教士.
1846 年, 再次雙雙擴大重建. 並大舉購地成為自給自足的農場規模..
舉凡麵包, 牛奶, 乳酪, 等等, 皆自製.
接著, 建立啤酒廠. 擁有自家的配方.
1914 年, 停止啤酒生產.
1998 年, 重新恢復 “ Schel “ 牌啤酒生產. 只在自家啤酒屋及小超市出售.
此黑啤酒口碑良好. 因此進帳不賴. 對修道院的財務注挹不少.
可惜出發前沒好好讀書, 冬季裡, 好多部份都沒開放參觀. 收獲遜色了些.
記起教訓了. 以後出門前得翻書.
修道院及教堂, 主建築莊嚴漂亮. 但是, 門禁森嚴, 不開放參觀.
甚至於神父, 教士的家人亦不能進入.
入口小花園和會客室相對謙恭簡單.
( 2007, 3 月, 7 日. 加注, 格友莉莉提供資訊如下, 謹此致謝 ! ). :
({ 據說中古世紀時, 修士們因為在復活節前的齋戒期間不能吃肉, 便以發酵的大麥汁來取代, (以熬過這段時間?) 後來並取得教廷的同意與支持, 開始有規模的製造啤酒, 開拓了不少財源喔! )}
側面的啤酒廠, 主建築內的釀酒處亦不對大眾開放. 只可參觀其小博物館,
有照片, 文件, 讓你看看啤酒廠的過去與現在. 工作人員皆為修士. 蠻特殊的.
時值冬季, 啤酒屋僅室內定時營業. 室外則桌椅收起. 停止開放.
除冬季外, 附近樹林帶來很多歇腳, 用餐, 健行踏青的老老少少.
牆上啤酒廠的廣告出現兩個地址, 電話號碼, 和網址.
原來它真的是橫跨比利時和荷蘭兩國. 也就是說, 裡面的神職人員, 工作員工, 每天在比, 荷, 兩國穿來穿去. 真有趣.
|
另側的美術館, 藝廊, 展示不少教堂, 修道院的寶物. 值得造訪.
紀念品店出售的明信片, 照片, 復製品價錢, 品質都不錯.
小超市裡裝璜保持幾十年來老樣子.
除自家啤酒, 也兼賣附近普遍風行的啤酒.
大部分賣的是, 別些個修道院教士, 修女, 所製的啤酒, 乳酪, 餅乾,…
等家庭食物及飲料.
“ 修女 Overste “ 牌啤酒可是依古法釀造. 保証好喝 !
有些老式餅乾盒印圖精美, 品質也好. 可以保留下當一般藏物盒.
我喜歡它的修女手製餅乾. 配料實在. 好香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