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賞 " 白額黑雁 " ( Barnacle Goose )
根據荷蘭賞鳥協會所出版的小冊子 : “ 雁類遷徙 - 賞雁在荷蘭 “
每年冬季, 大約有七大類, 總數一百萬雁鴨由北方來到荷蘭過冬, 避寒, 覓食.
這其中以 “ 白額黑雁 “ 為最大族群.
它們於每年十月底開始, 陸續從西伯利亞及白令海, 進入荷蘭.
12 至 1 月份數量達到最高峰. 是賞雁的好時機.
2 月後逐漸北返原地. 築巢, 養育下一代. 3月底就不再見到它們的蹤跡.
上週末跟一群鳥友, 往西南部, 鹿特丹附近的 “ 荷蘭三角洲 “.
看看這群每年必來的老友們. 趁機練習使用購入不久的長筒數位相機.
這一帶就如我們的臺南, 四草附近. 被規劃為野鳥保護區.
諾大的草地, 中間以數條溝渠, 或小運河, 隔成許多 “ 領地 “.
不同群的雁鴨容易和平相處.
小運河旁設有單線石子路. 既供保養管理用. 亦可做賞鳥, 散步, 運動用.
為了不驚動野生動物. 大夥兒同意, 車慢行, 車窗搖下, 人全部坐車上.
大概是人煙太少. 這些天鵝們根本不怕人.
原來站在路當中的這位老大, 車已到面前, 只往路邊移動蓮步.
很不耐煩的看著我們 “ 怎麼還不過去啊 ? “
開車的鳥友小心翼翼開過它. 我忍不住拍了它幾張.
最後幾乎碰到它. 這才不心甘情願的滑入水中遊走 !
對了, 它的學名叫 “ 瘤鵠 “ ( Mute Swan ).
我還是喜歡叫它天鵝. 這名字和 “ 柴可夫斯基 “ 比較搭 !
很快的看到了今天的主角 “ 白額黑雁 “. 共八大群. 加上散戶. 大約 3000 隻.
這些遠客倒也很配合此地政府政策. 每年此時. 定點定量. 皆來報到.
除了夏天短期將草地租給農民, 放牧羊與牛吃掉太多的青草之外,
荷蘭有十多處這樣的 “ 野鳥保護區 “. 有水有草. 整年空著等冬季雁鴨的來臨.
小白額雁 ( Lesser White – fronted Goose )
這是此地的少數族群. 也很漂亮
“ 赤頸鴨 “ ( Eurasian Wigeon ). 我們臺灣與金門也有很多.
蒼鷺 ( Gray Heron )
在臺灣常見的鳥類. 此地很少. 十年前還幾乎沒有呢.
大家都興奮得猛拍. 當做練習新相機我也跟著拍囉.
第二張它飛起來. 原來翅膀是這樣擺動的 ! 有意思 !
除了以上鳥類. 今天沿途看到了不少其他野生動物.
例如, 將近 10 隻的鷹類. 可惜本地人看多了.
即使有幾隻站在地上, 很好拍的也沒興趣.
遇到12 隻環頸雉. 也沒人叫停.
我忍不住要求停一下讓我拍一張. 背影也好. 聊勝於無.
跟著團體跑. 有利也有弊.
這隻野兔, 大概是太冷了. 蹲著享受短暫陽光. 顧不得別人拍不拍了.
野生動物保護區裡, 大家都輕聲細語. 慢速行車.
坐上無車廂的馬車, 仍然太冷. 披蓋上毯子吧
雖然相機用法尚不熟悉. 拍得不怎麼樣. 不過也因此學習用修補軟體.
又是個豐收的週末 !!
我心中祈禱. 鳥兒們每年都要來啊 ! 不要讓人有藉口將此地變成工業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