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塔林城外的宮殿與民族村博物館


 


 



最初對 愛沙尼亞 好奇,  起因於得知固定和家人朋友聯繫的Skype,



居然是這個小國幾位年輕人首創的.  他們皆出身於電腦機械技術學院.


學院為蘇聯當年培養國防資訊人才所在.  如今則是老大哥留下的寶藏.


 


 


蘇聯解體後,  國防產業式微.  硬知識風雲際會被成功商業化於民用.


雖然 Skype 如今已被幾位外國合夥人賺飽了後,  再賣給了 ebay.


此地的紮實技術實力已令人刮目相看.  因此數百人的研發單位仍留在塔林.


 


 


在塔林新城區,  車水馬龍, 高樓林立, 匆忙穿梭著夙夜匪懈的上班族.


其朝氣蓬勃,  和觀光客倘佯的老城有著完全不同的時空與氣氛. 


 


路過此區,  不禁要為這些年輕人加油 : 技術外,  加些商業技巧更好.


對剛脫離   計劃經濟 的人們,  學點商場爾虞我詐是必要的吧.


 


 


電車路過新城區往東郊走,  原為沙皇彼得大帝的宮殿座落於森林花園中.


 


現今部份宮殿改為愛沙尼亞美術博物館.  另一部份則做為總統府用.


 



 



 


 



 



著古裝的導覽小姐,  在這個彼得大帝別館裡,  帶著小學生遊覽說故事.


 



不管孩子們能聽懂看懂多少,  儘量讓他們接觸藝術是睿智的好做法.


 




 



 



從彼得大帝宮殿樹林往海邊走,  這裡有個能容 15 萬人的露天表演廳.


 



它是全國歌謠節會場.  1869年開唱至今,  目前每五年舉辦一次.



 


這個愛唱歌的民族,   從喜怒哀樂,  婚喪大事,  到政治訴求,  皆能唱.



 





 



 


一般而言,   許多共產國家的公共交通便捷又便宜.  愛沙尼亞亦然.


 



塔林城西約 6 公里,  花一歐元搭巴士晃半個鐘頭.  看看城郊街頭行人


 


來到佔地 80 公頃的民俗村博物館 Estonian Open Air Museum 



 

不同時期,  各地相異的生活居住環境,   依照資料重現於樹林裡.


 


 





 



 


舉凡先民的住屋,  院落,  廣場,  教堂,  消防隊,  動力,  牲畜圈養,


三溫暖屋,  用具,  衣物,   飲水,   食品,…..


全是石塊,   泥土,  木材,   樹枝,  樹皮,  毛皮,  和著智慧完成的作品. 


 



村裡員工,  穿著古式農牧工作服.  在屋內製做些早期的生活必需品.



 



健行於樹林中,  欣賞吸收些知性訊息.  是個老少咸宜的一日遊好選擇.




 




 




 


 



 



有些無村民員工照顧的地方.  佐以畫面或照片說明. 


 


其中這張赤腳牽著木質腳踏車的少年讓我印象深刻.  多可愛的身影 !


 


愛沙尼亞,  看古代或現代的她.  各有不同面貌.  是個讓人喜愛的地方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巫婆荷蘭雜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