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牙利 ) – 東部大草原風情
馬扎爾人從東方來到現今匈牙利後, 改變了以前遊牧生活型態.
定都布達. ( 後來再加入佩斯 ). 極力向西歐學習各種文明與文化.
多瑙河流域以西, 歐化透徹. 在2000年後的今天, 幾無東方蹤影.
地陪女士, 金髮藍眼, 母系祖先 200 年前來自奧地利. 父系遺傳不顯.
但多瑙河流域以東的大草原, 人們黑髮黑眼擅長馬術仍有 “匈奴 “ 之風.
這天我們坐著馬車, 搖晃於巨大的國家公園裡. 參觀農家及遊牧式農場.
所有當地工作人員, 長像與西部人士顯然不同. 神情嚴肅. 沉默寡言.
農舍中央, 最醒目的總是那個木質的打水井. 現值夏末, 整捲的乾牧草,
是給牲口過冬的. 此地冬季溫度常在零下. 草原上寸草不生. 得及早備糧.
地主的房舍看起來稱頭多了. 煙囪大又多. 冬季裡一定是溫暖又舒適.
草原裡住著許多牲口. 例如長角白牛能拉車又會耕田. 最後還得進屠宰場.
長捲毛的黑羊據說是羊肉裡的上品. 黑水牛則是跟著吉普賽人從北印度來的.
比較特殊的是長捲毛豬. 幾乎全數外銷西班牙做風乾火腿. 他們說風味最讚.
一天數場馬術表演. 穿著藍色寬鬆衣褲的匈式農民, 俐落的趕著老式牛車馬車.
騎馬馴馬看似簡單. 馬兒們全聽得懂指揮. 節奏一致. 煞是好看. 掌聲不斷.
壓軸的是這位腳踏馬背上, 繩握 5馬高速繞圈騎士. 騎術出神入化令人驚嘆.
比起我們在另一處看到的的 8馬齊奔, 雖說稍微不夠壯觀. 但是表演貼近震撼.
園外的農牧民雕像, 很有蒙古一帶人們的神情. 這東方遊牧民風處處可見.
餐桌上雖是現代一般道具, 餐廳可是用真正農家改裝. 裡面掛滿鄉村物品.
在臺灣或保加利亞等地方, 我們熟悉的 “ 匈牙利燉牛肉 “ 就像紅燒牛肉.
這裡的原汁 “ 匈牙利燉牛肉 “ ( Goulash ) 卻總是以湯品的姿態出現.
湯喝得差不多了, 下面是結實的牛肉塊, 紅白蘿蔔, 馬鈴薯, 及麵疙瘩.
一人一小鍋. 外帶辣椒醬. 麵包. 及葡萄酒 ( 渾號公牛血) 和小杯水果烈酒.
吃得滿足. 喝得豪邁. 只是蔬菜類實在太少. 對我們而言, 有些美中不足.
但是匈牙利人另有一套說法. 他們嗜吃紅辣椒. 連喝湯都加辣椒醬.
他們的一位學者發現辣椒蘊藏豐富的維他命 C. 因此而得到諾貝爾獎.
這裡有著歐洲唯一的辣椒博物館. 有了辣椒還須要蔬菜嗎 ? 不必了 !